长汀曾经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实现了从“蚀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大会(COP15)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作为世界生态修复成功范例向全球公开推广。一直以来,长汀县审计局把水土流失治理纳入每年必审项目,坚持研审融合,全过程参与审计监督服务,贡献了一份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答卷。
一是坚持“理念融”。在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研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胸怀“国之大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等理念融入到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审计中进行研究,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审计站位。
二是坚持“政策融”。通过研究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的历史背景、治理现状、相关政策体系等,分析研判水土流失项目审计的工作重点,将政策法规融入到审计实施方案中,做到精准发力。
三是坚持“数据融”。围绕水土流失治理专项资金流向,研究分析资金用途和应达到效果,查是否存在挪用或未达标等问题。同时,利用大数据审计采集被审计单位水土流失治理关联数据,通过数据校验比对,揭示存在问题,进一步提高审计质效。
四是坚持“项目融”。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众多,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必须研究分析项目之间的关联性,采取不同的审计方式方法,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挖掘存在的相关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为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提供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审计建议,切实发挥审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的特殊作用。(长汀县审计局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