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市长乐区审计局对区人民医院原院长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整改中,审计组增强服务意识,采取参加区医院审计整改推进会、职能科室事项整改咨询、审计整改要求说明会等形式,主动介入整改,督促区人民医院全力推动医用耗材管理及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一)优化内部审计“指导”“监督”,提升医用耗材内部管理水平。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组注重对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监督,优化区人民医院内审室机构设置,并配置3名工作人员,指导医院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和纪检室、设备科等工作人员10余人盘点耗材使用科室二级仓库。区人民医院注重沟通学习,强化审计成果运用,项目结束后与审计组交流耗材管理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收费系统)计算机分析方法,为规范设置医用器械收费项目,促进医用耗材安全合理使用打牢数据基础,主动增强医用耗材内部管理“内生免疫力”。
(二)做好审计监督“警察”“顾问”,推动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审计组在审计现场既做“警察”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合规性审查,也做“顾问”答疑、指导帮助医院改进医用耗材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发挥资金效益。力促区人民医院出台《高值医疗耗材寄售管理规定》《植介入耗材管理规定》等制度,引进并优化升级医用耗材SPD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对寄售高值耗材“预入库”、使用、追溯的全路径分析跟踪,以提升信息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的方式,直接促进对高值耗材寄售全程管控。
(三)强化耗材二级库“预警”“管控”,强化医用耗材盘库统筹调度。注重项目审计发现问题过程“复盘”,主动站在区医院的角度思考和研究如何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针对二级仓库管理问题找准“病症”、剖析“病因”,开出“药方”,做好预警。力促区人民医院建立健全医疗器械盘库制度,成立二级仓库盘库工作小组,对全院41个二级仓库进行全面盘点,对耗材大盘点发现的过度核销、过期耗材等问题,进一步分析体制障碍,强化临床科室医用耗材仓库管理纪律,促进内部举一反三、规范管理,真正收到“防未病”成效。(长乐区审计局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