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省审计厅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紧紧围绕工作中心,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审计工作得到了福建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一、突出服务实效,把握审计工作重点
一是围绕服务改革发展,推进宏观公共政策执行效应审计。我厅围绕围绕“服务改革发展、服务法治进程、服务民生保障”,持续推进宏观公共政策执行效应审计。将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落实情况作为切入点,通过关口前移、源头把控,堵住制度漏洞、完善政策法规、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了审计从财政财务收支、绩效审计向政策跟踪评估及决策建议的审计模式拓展。不断加大对公共管理领域重大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先后对省属驻港企业、民用爆破行业、中小企业扶持、旅游产业、煤炭行业、生态补偿、公共财政均等化、现代农业发展等改革发展中的难点、热点、焦点议题开展审计,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宏观分析研判,并就如何突破制约企业、行业、产业发展的瓶颈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强的审计建议,提交了审计分析报告,这些审计建议经相关部门研究,已转化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行动,促成了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建省民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整合重组等重大决策部署,形成并完善了福建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福建省旅游条例(草案)、支持省属驻港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推进政策措施,推动了福建省旅游、煤炭、民爆等行业、产业、企业的改革发展及福建生态补偿机制、现代农业发展等相关政策的完善落实,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也得到部门的积极响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政策效应,实现了审计在服务国家治理方面的建设性作用。
通过审计实践,我厅总结出开展宏观公共政策执行效应审计的两种方式:一种是从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同一类型审计中,分析总结提炼共性、普遍性、制度性问题,升华为综合宏观的审计成果;一种是紧扣当前改革发展和民生维护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节点,开展行业性、系统性专项审计调查。我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点面结合推进。顺应政策实施的脉络,既从财税等宏观政策着力,也从中观产业政策入手,还从微观个体切入,构建立体、各层次兼顾的审计格局,形成以审计促进制度完善、建立长效机制,增进管理绩效,扩大政策效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取向,以研究体制、机制、制度深层问题并开展政策执行效应评估为主要内容的审计模式。二是调研系统深入。在正式立项前对涉及的项目点开展前期调查研究,连接管理决策和基层实践的关节,倾听基层呼声,取得基层信任支持,掌握第一手资料。审计过程中与业内专家座谈,深入了解行业、专业特点,全方位梳理政策安排和制度设计背景,对同类型微观经济运行主体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调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晰审计思路,找准着力点。三是数据挖掘分析。充分发挥审计部门长期以来形成的数据分析优势,广泛采集数据,建构以大数据支撑的观察经济运行的分析框架。灵活采用政策分析工具,运用统计抽样、分析性复核、成本效益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发现行业性、系统性、潜在性的风险和问题,分析政策执行效应,挖掘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的潜力,为政府科学决策、推动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四是制度建构导向。以制度建构为最终目的,围绕体制机制的效率、决策管理的效能、政策执行的效用、工作推进的效果、资金使用的效益,将审计关口前移,对涉及容易引起系统性问题的主要矛盾症结予以揭示,对完善体制机制制度设计及政策安排提出建设性建议,达到消除制度漏洞、完善政策、建立长效机制的目的。
二是围绕权力运行,重点抓好整改联合督查。我厅主要做法:一是关注责任和经济运行,加强了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及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审计,增加了自然资源资产的审计内容,并突出建章立制,建立长效机制,促进理好财、用好权、尽好责。二是抓规范,以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颁布为契机,对审计的内容、审计对象、审计报告、审计评价等作进一步细化、规范,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省领导十分关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省委省政府领导在相关报告上批示,要求从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的高度,从源头上治理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三是抓整改,继续将审计整改联合督查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审计厅三家组成联合督查组,对2013年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执行及整改落实情况开展联合督查,进一步加强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
三是围绕依法履责,扎实推进法定审计项目开展。主要有:一是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审计。重点对一些部门单位开展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同时确定了一些部门、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安排这些单位自查自纠。提出了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推进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加大力度清理结余结转、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审计建议。二是开展了重点投资项目审计,促进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保障资金管理和项目建设规范有序。三是开展了企业金融类项目审计,促进我省地方金融机构加强管理、依法经营、严格自律,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确保地方金融安全。四是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工作,安排了涉及社保、住房、水利等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五是延伸审计链条,服务“三农”。继续推进乡镇审计办事处工作,已在36个县(市、区)设立了40个乡镇审计办事机构,积极开展了涉农审计工作,有效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利益,完善了涉农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培训了村级干部,并提供咨询服务。
二、全省一盘棋,攻坚克难完成全国性重大审计任务
福建各级审计机关集合全省之力,克服困难,完成审计署统一部署的审计工作。一是全省开展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对财政、产业、环境等19个方面63项政策措施进行了跟踪审计。二是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规定,按照审计署和财政部的联合部署,开展了“三公经费”、“小金库”专项治理等工作。三是组织全省审计力量完成了审计署确定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新疆发展资金和项目、世界银行贷款福建农村公路项目的审计任务。
三、狠抓机关管理,保障审计工作开展
一是狠抓制度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福建省审计厅先后制定省厅购买社会服务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全省投资审计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省厅财务管理办法等二十多项规范性文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宁德市审计局将现有的制度机制进行全面梳理,对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审计执法岗位责任制度等6项规定办法进行修订完善,新制定局领导班子挂钩联系制度等4项制度,切实在机关后勤管理、审计过程管理、审计成果运用等方面出真招、出实招。
二是狠抓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工作效能。根据审计署关于审计数据中心建设规划和相关行业数据库建设要求,启动建设国家审计数据中心福建分中心,已全面完成多行业联网审计平台总平台建设和相关行业业务数据的分析,不断完善金融审计数据分析平台,“金审工程”各项成果应有效益得到切实发挥。同时,实现了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以审计项目计划实施、审计质量控制、机关事务处理为主线的数字化审计管理体系。泉州市审计局还着力改进审计数据运用模式,探索“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加大数据分析力度。
三是狠抓作风建设,提升审计队伍战斗力。我厅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作为审计干部教育的首要问题,狠抓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不断强化主题教育、警示教育。坚持“外抓审计纪律、内抓机关管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工作,构筑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体系,确保中央“八项规定”和审计纪律“八不准”规定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实施廉政品牌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依托系统党建三级联创的平台,构建省、市、县三级廉政建设工作联动机制,落实审计系统反腐倡廉建设重点任务,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形成系统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四是狠抓职业化培训,提高审计干部业务技能。先后举办了全省新任审计局长、新任审计干部等专项审计业务培训等14场,受训人数一千多人。其中计算机培训采取集中封闭式学习方式,累计培养计算机审计骨干274名,其中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考试190人。积极选派干部赴京参加审计署案例研讨培训班和高级审计师案例教学高级研修班,提高审计干部业务涉及面和专业水准。同时在厅机关开展“导师带徒,争创一流”活动,共建立38对师徒关系,实施在调研中学、在实践中学,在岗位中学的全方位的在岗培训。
四、下一阶段审计工作思路
我厅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意见的精神,紧紧围绕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务,继续保持创新发展的态势,做好服务保障这篇文章,要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的落实,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合理布局各板块审计工作。
一是围绕服务改革,强化宏观管理服务型审计。要以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重点,狠抓落实,跟踪新政举措,特别是对财经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以及产业政策,加强政策问效。要围绕地方财源建设,对今年审计署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成果进行深度再加工,侧重围绕地方财源建设,对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性优惠政策的组合效应开展评估,并进一步分析促进政策组合效应发挥的空间,为做大财政蛋糕建言献策。
二是围绕科学发展,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以贯彻落实两办《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为契机,进一步总结经验、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办法、方案,力求制度更可操作、规程更简洁、审计内容更加突出重点,征求意见更充分,审计评价更客观,责任界定更公平、问题认定更公正、审计建议更可操作、审计整改更到位、审计效果更快速地产生产业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切实履职尽责。要进一步扩大任中审计覆盖面,建立和推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制度。
三是围绕资金效益,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在关注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效益性,将财政资金投入与项目进展、事业发展以及政策目标实现有机结合,规范支出与促进投入有机结合来实施财政绩效评价,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同时,加强对各级财政存量资金的审计,关注该投未投、该用未用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问题,促进存量资金尽快落实到项目和发挥效益,避免大量资金闲置、趴在账上或低效运转。关注预算管理制度、事权与支出责任制度、债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推进全口径预算,促进改进预算编制,提高预算执行质量,保障相关政策目标的实现。
四是围绕项目落地,加强政府投资审计。在关注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加强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范建设市场秩序,综合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发挥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重点关注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城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审计。
五是围绕企业安全运行,加强对国有企业审计。关注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特别是省属国有企业开放性重组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对企业改革中遇到的制度障碍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六是围绕民生福祉,积极开展民生审计。对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进行审计,推动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七是围绕审计整改,促进责任落实。建立起审计整改的多级联动机制和责任落实制度,要把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各部门和单位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整改不到位、屡审屡犯的,要与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严格追责问责。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对审计移送的违法违纪问题线索,有关部门要认真查处,及时向审计机关反馈查处结果。审计机关要跟踪审计移送事项的查处结果,适时向社会公告。
八是围绕大数据应用,加快数据库建设。在大数据思维引导下科学地推进数据库建设,1、筛选主要的、重要的、关键的数据指标体系,并确定获取的数据真实、可靠。2、分析主要数据间的关联关系,并试验运用一定的信息技术预测、评估、筛选审计标的,逐步应用大数据增强审计精准度,逐步应用大数据开展宏观、行业经济运行分析,逐步应用大数据对重大审计项目进行实时监控。3、要进一步推动数字化管理,逐步形成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成果利用、审计资源调配等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九是围绕能力提升,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永恒的主题。1、推进审计能力建设。坚持把审计实践作为培养审计干部能力的第一跑道,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从宏观意识、政策水平、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五个方面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着力培养审计干部创新思维、系统思维、问题思维、底线思维,努力提升审计干部发现问题能力、依法审计能力、科学判断能力、监督保障能力、宏观服务能力和推动发展能力;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建立审计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力争使审计机关高层次、职业化人才人数得到提高。2、要大力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将反腐倡廉工作与审计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从严抓好队伍,形成严守纪律、依法审计,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廉洁自律、甘于奉献的良好风气,确保审计干部清正廉洁。3、要抓文明审计教育。审计是监督机关,但不能以监督者自居,要打造和谐审计,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鼓励被审计单位自查自纠,并通过审计,主动送财经审计法规、审计建议上门,为被审计单位服务,赢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促使各单位知法、执法、守法,为推进依法治国和我省打造“四个环境”服务、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