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审计文苑专栏 > 文学作品

连队的老阿婆

日期:2023-08-04 16:15 来源:福建省审计厅 浏览量:{{pvCount}}

| | |

  老阿婆今年81了,尚在人间,这是我从战友微信群里得知的。前些年,几个早年退伍的战友结伴来泉,重拾那段久违的记忆,除了看看因营区换建已经破败不堪的老营房,在一堆瓦砾上拍照打卡,轻轻抚摸长满青苔的残垣断壁之外,还少不了要去看望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陪伴一茬又一茬官兵的老阿婆。 

  提起老阿婆,微信群炸开了锅,只因共同的情感纽带和青春回响。当时的老连队营区位置独立而隐蔽,处在一山坡上,紧靠村庄,远离本部,营区外围就是老百姓的庄稼地。大家外出训练时,时常看到老阿婆、阿公弯腰弓背吃力耕种的样子。 

  记得有一年,稻谷熟了,天气阴沉,眼看就要下雨。这时,连队刚搞完训练,不知是谁的提议,大家迅速收好钢枪,挽起袖子,如风卷残云般,一会儿工夫便帮助老人完成了水稻收割,使丰产得到了丰收。 

  军营的生活统一而规律,一颗颗充满激情活力的心脏和这个时代一起跳动、一起奋进。老兵退役了,新兵又来了,新老面孔不断交替,赶走了日子,也丰盈强健着铁打的营盘。而老阿婆就像时光的老人,在营区外围守望着一个个年轻的青春律动。 

  记忆中的老阿婆生活拮据,和丈夫在离连队不远处的半山腰,搭两间木质结构的棚子,将就地生活着。房前屋后跑满了鸡、鸭,加上几拢蔬菜,二亩稻田,便是全部生活来源。每逢夏天,闽南台风肆虐,老阿婆所居住的棚子经常被大风刮的七零八落。这时候,官兵就主动找来工具,帮助她修缮住所,打扫庭院环境卫生。每到这时,这位脸上如风蚀刀刻般的老人,深陷的眼眶里总会流出感激的泪水,嘴上说着让人难懂的闽南语。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军营的生活苦乐相伴,官兵在钢铁一般的磨砺中塑造了品格,也在与老阿婆的相处中,懂得了人世界最真最美的那些秉持与坚守。逢年过节,老阿婆总会端一大盆闽南民俗食品"炸枣"给大家吃。起初,有感于老人生活艰难,大家不肯伸手去拿。指导员看到了,主动拿了一个塞进嘴里。不一会儿,三下五除二,盆子便见了底。 

  生活的车轮滚滚向前,风干了日子,而有的记忆却如金子般留在了战友们心底,历久弥香。那是军队对人民最真挚的情感,也是人民对军队最淳朴的热爱。 

  记得有一年,根据年度训练计划安排,连队外训,只有两三个战士留守营区。又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连队猪圈因雨水冲刷而裂开一个大洞,十几头猪四处逃窜。阿婆问讯后,带着她丈夫,加上另外几个村民和留守的战士,一起从山上把猪赶回了圈里。阿婆又和她丈夫,在几个留守战士的配合下,修缮了猪圈。阿婆是种菜行家、养猪能手,熟知闽南气候特点。她就像一位编外的"司务长",手把手指导帮助着我们种好菜养好猪。那些年,连队官兵吃得饱、吃得好,后勤生产评比连年获得部队表扬。 

  台风“杜苏芮"已消散殆尽,但留给人们的却是一片狼藉。街头又出现一团团迷彩色挥动着臂膀,在风雨过后的刺桐城显得格外靓眼,其中不乏已脱下军装的战友们。 

  阿婆老了,愿她长寿。战友们大多已过中年,在天南海北、各个角落,为生活为明天继续奔波打拼着。愿我们用双手拉宽生命的长度,拉直生命的高度,在当下、在未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也属于这个时代的高贵与骄傲。泉州市审计局 王红波创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