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审计文苑专栏 > 文学作品

君子比德于玉

日期:2018-12-27 09:28 来源:福建省审计厅 浏览量:{{pvCount}}

| | |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如此崇拜、崇敬、崇尚玉石的,正因此,才产生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独具东方神奇魅力的“玉文化”。从五千年前辉煌的“良渚文化”起,到二十一世纪今天的“太平盛世”,有关玉的传奇、故事、传说浩如烟海、多如繁星,使这代代相传的“玉文化”得以滚雪球般地不断增添着新的内容,增加着一层层神秘色彩,中华民族的这块璀灿瑰宝由此则愈加光彩夺目、影响深远,世界华人乃至国际藏家也无不为之倾倒、痴迷,真真是“我为玉狂”! 

  “玉文化”最神奇的魅力非“宝玉通灵”之说莫属。“玉文化”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在古今传奇中,在唐宋诗词歌赋中,在历代戏剧文学作品中,在诸子百家的不朽著作和学说中……无不书写着各种各样的“宝玉通灵”的文字。远古时代,人们十分相信“美玉与人一样有同等灵性”——它乃源于自然之中,集千万年天地万物之精华、之灵气于一身,受阳光雨露滋润造化而偶然天成,岂能无灵乎?盘古开天地于浑沌,女娲氏炼360块玉石以补“天缺”——此石可大可小,能伸能缩,听从女娲娘娘之号令,补“天缺”以救苍生,分阴阳于万民,岂能无灵乎?玉于先民心中,乃是如龙一样图腾之物也!吉祥如意,腾达之兆也!观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身藏绝世宝玉,叱咤风云,百折不挠,却能屡战不死——人说,其身上宝玉显灵护佑主人之缘啊!有藏家曾私下对我正色言说:宝玉如果藏于身上,日夜不离不弃,日久天长就会使玉和人合为一体,宝玉就会被人的灵气所激活,它从此就有了与人一样的生命——每当玉的主人遭遇生命危险之际,宝玉就会大义献身,冒死搭救主人性命。这类故事传说自幼就多有耳闻,每每听到悲壮之处,讲者唏嘘语止,听者动容泪下。 

  国人似乎觉得把所有赞美之词冠在美玉(宝玉)的头上,都不算过分。于是乎,人们就赋予给“玉”以人格化的“品德”——仁、义、礼、智、信、乐、天、地,送给它“冰清玉洁”或“玉石俱焚”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等;把所有人间最美好的东西都冠以“玉”字为头——美女身上都是宝物,如玉女、玉手、玉容;其它如玉帛、玉宇、玉兰、玉食、玉液、玉章、玉音、玉律、玉立、玉阶……一切东西只要冠以“玉”头,就绝对是至善至美之物(或事)。可见宝玉在中华民族心目中具有何等至高无上之地位! 

  在许许多多伟大文学作品中,“玉文化”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交际桥梁、媒介信物等等重要角色。《和氏璧》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卞和发现一绝世含玉之璞,为表忠心献于国王却被疑为“欺君”,因之剁去双脚。之后,矢志再献,剁去双手。卞和怀玉而哭死山下,后来终究被后任君王赏识,锯开外面包住的石头一看:分明是一块绝世宝玉啊!越剧《梁祝》里,祝英台以“九妹”自媒自许与“梁兄”,十八里相送之后苦于无信物相赠,于是情急之下便将姑娘家贴身玉佩送与山伯。因马总兵之子马文才“第三者插足”,遂节外生枝,祝父悔婚。梁山伯当面将那玉佩摔于案上,此情真意切,泪飞倾雨。整个作品因有这个“玉佩”而丰满、增色。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更是把“玉文化”贯穿始终,发挥到极致。书名即是(原名)《石头记》,即通灵宝玉。主人公宝玉、黛玉……妙玉等几乎个个都带有“玉”字,就连丫头仆女也多有带“玉”者。贾宝玉出生时也是口衔一块五彩晶莹的宝玉,并写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字样。大才子曹雪芹就是想借贾宝玉口中那衔玉明确告诉世人:宝玉出于天然!四大家族描写也多涉及“玉”,如:“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玉堂和金马都是富贵的象征。唐诗宋词中写玉的佳句更是不胜枚举,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东坡、柳永都在其中。柳永有词《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十万人家的杭州三郡(吴兴、吴郡、会稽),市场上一字排列着华彩珍珠玉玑,大户人家以此互相攀比豪奢,何其壮观!由此可见,当时江浙一带玉器交易盛况空前。 

  俗语云:盛世出宝玉,宝玉盛世传。国运兴,则玉运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复兴”时代,历代宝玉必将重现,必将在我们这个伟大的“盛世”大放异彩!随着物质文化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玉文化”必将推向一个历史新高潮,新生的绝世宝玉必将应运而生,横空出世!(南平市审计局  于晓宇 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