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审计文苑专栏 > 审计漫谈

背包精神:审计人的时代传承

日期:2019-06-28 10:04 来源:福建省审计厅 浏览量:{{pvCount}}

| | |

  2018年重阳节座谈会上,泉州市审计局几代审计人坐在了一起。年过古稀、白发苍苍,精神仍显矍铄的局原副局长、退休干部魏昭富面对几位年轻的审计后生,思绪如潮、侃侃而谈。那时的审计机关办公条件简陋,没有电脑,更没有现代交通工具,有的只是洗得泛白的帆布公文包,一把算盘和一辆“凤凰”或“永久”自行车。上山下乡、走村入户,这几样东西少不了,是那个时代审计人抹不去的印记。  

  泉州市审计局于1984年成立,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伴随共和国成长的脚步至今已有35年,陪伴“老审计”的几件物品早已成为尘封的历史记忆。但是,一个背包,一双“铁脚板”,到政策落实末端考证核实,仍然是新时代审计人的别样风景。 

  时代在变,人员在变。一代代审计人在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道路上,坚守“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的初心。无论路有多远、山有多高,背包在肩、责任在胸,审的是人间冷暖,计的是一分一毫。虽然自行车没了踪影,算盘也被封存在时光的记忆盒,但“背包”仍在,一个个关于“背包精神”的审计故事还在你我之间讲述着、流传着…… 

  “背包”里装的是初心与乡土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一部分审计人到精准扶贫一线,带领群众念好“致富经”、走好“致富路”,一个个驻村故事不断上演。他们坚守初心、情系乡土,将“背包精神”接力传承。 

  某日中午的一场突发大火惊醒了正在永春美林村村部午休的驻村第一书记——泉州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科干部施生勃。他闻讯后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消防官兵、人民群众齐心将大火扑灭。原来是村里一处老宅因电线短路着火,大火虽然被扑灭了,但他内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念却犹如熊熊烈火般燃烧了起来。 

  美林村,地处福建永春五班山脉东南麓,位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村民年均收入3663元,属市级贫困村。根据上级安排,施生勃赴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脱贫帮扶工作。 

  驻村以来,他与村两委积极研究破解脱贫难题,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帮助增加村财收入,帮助村集体增强造血功能。他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努力改善美林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垃圾中转处理设施,美化乡村生活环境。逢年过节,他顾不上回家与家人团聚,为让村里36户困难群众过好春节,四处奔走,积极争取市总工会、红十字会等有关单位支持,确保在节前将慰问金、年货发到村民手中。在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美林村开展项目建设20多个,争取各类建设资金900多万元,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全体村民没有掉队。 

  两年多驻村扶贫的日子里,施生勃把“责”扛在肩上,将“爱”装进背包,趟过泥泞、“亲吻”乡土,用为民初心实践传承着新时代审计人“背包精神”。 

  “背包”里装的是职责与使命    

  面对民生项目审计,审计人员更多地需要走到、看到、问到、查到。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还是追根问底、剥云见日,考验的是党性,衡量的是原则。这时,他们的背包里装满了“职责与使命”。 

  2017年10月,泉州市审计局组织对安溪、永春、德化、南安四县(市)精准扶贫开展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涉及扶贫、医疗求助、低保、造福工程、“雨露工程”等项目资金使用与发放。科长老黄担任审计组长兼临时党小组长(临时党小组是泉州市审计局近几年为破解审计任务繁重、点位分散、在外长久等难题,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不断线,确保党建引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是局“亮灯‘三个同时’、领航‘三个一线’”特色党建项目的实践载体)。 

  进点前党小组会上,老黄对审计组全体党员就如何坚持党性原则,克服困难,切实抓好项目审计提出具体要求。他动情地讲到,没有比腿更长的路,没有比脚更高的山。 

  八闽大地,沟壑纵横、山高林密。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多数住在大山深处,交通闭塞、车辆难以通行。有时候,整整一个下午,只能走访一家。闽南的10月天气,仍然热浪袭人,处于密林之间,犹如置身大蒸笼,汗水早已浸透衣衫,但审计人的脚步从未停歇。大家只有一个信念,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急需上,确保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及时足额送到贫困群众手中。 

  在外几个月来,通过走访座谈、查阅资料、现场察看等,他们共投入495个工作人日,走访了30个部门、16个乡镇、57个行政村、283个贫困户。审计组全体同志在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扶贫审计期间,主动克服家庭矛盾困难,铺下身子坚持一线审计,翻山越岭,走进每一户贫困家庭,问遍每一位困难人员。 

  在临时党小组凝聚引领下,他们始终坚持“数据落地”,用脚步丈量执着、让汗水映照党性,践行着“以审计精神立身”的时代要求,赋予了背包精神“职责比天、使命如磐”的时代内涵。 

  “背包”里装的是探索与创新 

      或许人们都有这样一个体验,习惯了一件事该怎么做,在以后处理类似问题的时候,往往凭老经验、老办法,即使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也是如此。然而,在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技术助力审计事业改革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该换换思路,另辟蹊径呢? 

  小彭是局里公认的“计算机审计专家”,全局同事对他的“标准印象”就是左肩挎一个电脑包,低头走路、双眉紧锁、步履时缓时急。在推进运用大数据审计方法的时代,如何将传统审计思路通过计算机加以实现,成为当前审计课题。“宁静方能致远”,经常在夜深人静之时,他打开电脑,对着一个个具体而现实的审计问题线索,深入思考程序算法。 

  在对某高校收费情况进行审计时,小彭带领审计组全体成员充分进行审前预分析,认真研究调查掌握资料,发现高校在招生录取、学生报到、学籍注册、缴费等一系列环节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因学生数量较大,各类数据繁杂,采用传统审计方法可谓是大海捞针,此时,大数据审计方法运用便水到渠成。
   
该审计项目如何运用大数据审计方法,摆在审计组面前的第一个难题便是招生数据的准确汇总。小彭利用工作之余,自学Python程序开发语言,并运用Python编写了招生数据汇总小程序,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审计组通过将
博思开票软件系统数据、天大天财高校学生收费系统数据和天大天财账务管理系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该高校在学费、住宿费、代办费等收取方面,三个系统的数据不能相互验证。 

  审计组进点以后,将存在问题写入取证单,交由该校财务处相关人员核实。一周之后,审计人员跟踪问题核实进度,得到答案是正在核实。时间又过了一周,这次得到的回音是相关工作人员“不懂计算机”,正在手工核实。还要等下去吗?当然不能!小彭背起电脑,指导被审单位工作人员如何运用插值法快速查找问题。“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大数据审计面前,浩如烟海的数据变得“渺小”。此次审计帮助该校查清了各项业务环节存在漏洞,找到了问题症结,提高了工作效能,受到被审单位赞誉。 

  面对“三个加大、四个促进”的新时代审计职能使命,审计人是墨守陈规、固步自封,还是锐意进取,掌握科技本领,为当代审计插上腾飞的翅膀,这是传承“背包精神”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是激励一代代审计人坚守初心、扬帆远航的不竭动力。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在审计“背包精神”的时代传承中,不忘初心、情系乡土永远在路上;履职尽责、牢记使命永远在路上;勇于探索、创新发展永远在路上……(市局党总支 王红波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