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审计文苑专栏 > 审计漫谈

深耕基层沃土 奏响青春乐章

——记福建省审计厅下派晋安区审计局挂职干部邓云

日期:2018-08-13 17:34 来源:福建省审计厅 浏览量:{{pvCount}}

| | |

  邓云与共和国审计同龄,报考大学时她选择了全国唯一一所以审计命名的高校——南京审计学院(现为南京审计大学)。大学毕业后,她进入福建省审计厅成为一名审计人。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进了机关门,“三门”干部的她与审计结下了不解之缘,但也造成她对基层缺乏了解。 

  习近平同志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为此,20178月,她主动报名,被省厅下派到福州市晋安区审计局挂职,希望通过担任两年的副局长一职,让自己贴近基层、感受基层、服务基层,能够在今后审计工作中更加客观地采纳基层的建议和诉求。几年来的工作让她收获满满,先后获得省直机关优秀共青团员、省直机关青年“五四”奖章、省社保资金审计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等荣誉。 

    

  领悟基层 

    

  基层是大舞台,一线是大熔炉。邓云说到基层历练是她长久以来的心愿,她觉得只有不断地问计基层、直面群众,才能摆脱象牙塔的书卷气、大院里的官僚气,工作才能更加笃定、踏实。年轻干部这样的想法得到领导的赞成和大力支持,而这种理解是来自她两次基层审计调查的经历。 

  第一次是她刚参加工作不久赴某县开展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早在大学时邓云就关注了“审计风暴”,也一直期待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她对这一次的审计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果不其然,调查结果反映配套资金不到位、项目资金被挪用的现象比较普遍。 

  在找某局一位股长核对情况时,邓云毫不客气地质问该股长:“为什么县里答应给的配套资金几年了都没有落实?不但如此,你们怎么还把上级拨付的项目资金再转回给财政?这是违规的知道吗?” 

  然而对方的回答让她无言以对,他说:“我们不是不知道这么做是违规了,但财政没钱,老师工资都差点发不出去,只能先用专项资金了。换做是你,如果家里给孩子交学费都困难,哪里还顾得上攒钱盖房子!” 

  后来她注意到这个局的办公楼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的,楼里面连卫生间都没有,股长说的是实话,他们县级财政的确困难。 

  这次审计的经历,让她深切感受到自己以前对基层的情况是多么无知,以为审计就是用法规一套了之。然而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如果只满足于表面问题不到基层挖掘深层原因,审计结论就不会客观公允。 

  第二次是邓云几年前赴某县开展生态补偿制度审计调查。 

  在前期组织县林业局、林业站干部职工参加的座谈会上,县乡林业部门都提出,由于现有补偿标准与经济林的实际收益差距很大,建议省政府启动对集体和个人所有生态公益林的收购,使百姓手中的林产一次性变现,化解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同时收购的林地与原国有林场连片后,更有利于林业规模化保护,降低保护成本。 

  林业部门的建议让邓云非常认同,然而等她到村里问村民时,村民们当场表示不愿意。 

  有的村民说,不同于人工种植的公益林存在与经济林的收益差距,他们村的是“祖宗山”“风水林”,当地人本来就会主动保护这些森林,生态公益林补偿对他们来说算是额外收入。虽然现在政府给的补偿不多,但年年有且年年增长,而老人家在农村支出本来就不多,对他来说这是一笔稳定而有用的收入。如果政府将林地一次性收购,尽管他们能拿到十几万元补偿,但很可能被小孩拿去县城购房,他们就什么都不剩下了,所以他们更喜欢现在这样的细水长流。 

  农民的回答让邓云意识到,政府管理部门从管理便利角度考虑和农民个人利益角度考虑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自己以往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多,但与百姓打交道少,虽然贴近基层,但没有真正融入基层,没有从群众的出发点思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融入基层,审计就不接地气,就无法化解问题。唯有根植泥土,才能让审计落地为安。 

    

  服务基层 

    

  赴任新岗位,邓云兴奋之中略带些紧张,她不知道自己能否实现厅党组提出的转变站位、主动补台;帮助提升、桥梁纽带;挖掘总结基层首创经验等要求。因此,还未到晋安区审计局,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先融入新集体,以及“两个原则”——平视仰视不俯视、有所为有所不为。“平视仰视不俯视”是指不以局领导或上级下派干部自居,而是把自己看成同一个系统的兄弟姐妹、审计局的一份子,主动打招呼,主动和大家唠嗑聊家常,积极参加工青妇组织的集体活动,尽快和大家打成一片。“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指既要主动发挥作用,又要尊重工作分工,不越位不缺位,更要廉洁自律守住底线,朴实无华作出表率。 

  到晋安区审计局后,邓云的主要工作是审核信息稿件和带队指导具体审计项目。她没有把工作局限于审核和指导这两个具体行为上,而是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希望把工作思路和方法灌输给与自己一起共事的晋安区审计局每位同志,尤其要把年轻的同志培养起来。 

  为此,在审核信息稿件时邓云总是先把信息稿件的谋篇布局、撰写思路教给年轻干部,再推敲具体用词造句,几个来回后大家的信息稿件质量大幅度提升,在上级审计机关的采用率明显提高。 

  带队“同级审”项目进点前,邓云先与审计组人员讨论、梳理、敲定审计思路和关键节点,同时把自己多年归集的相关法律法规拷贝给大家,尽管大家对“同级审”项目不太熟悉,但经过她的悉心指导,大家对项目实施做到心里有数,审计项目得以顺利完成。 

  邓云还主动补台,以“贯彻新经济发展理念,把握新经济发展脉搏,进一步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为题,为晋安区审计局全体同志作党的十九大专题讲座,将省审计厅的先进审计理念带给区审计局,引导大家在审计工作中贯彻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 

  在参加业务审理会帮助把关项目质量时,邓云能够汲取以往基层审计调查的经验教训,总是在完全了解基层情况后再发表意见,而不是一味拿上级法规制度对照。比如,在对某街道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业务审理会上,审计人员就街道以往来款名义统筹各社区部分收入后再分配的“均衡财力”行为是否合规进行讨论。她没有囿于会计规定这样的微观视角,而是从街道作为国家最基层的政府管理单元、发挥社会管理作用的角度予以考量并反映问题,既实事求是又规避了审计风险。 

  同时,她积极发挥“上传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利用省审计厅的平台和优势,注意归集最新的公文模板、PPP项目法规、审计技术方法等,分发给晋安区审计局有关科室,供大家集体学习。深入了解县区级审计部门在项目安排、人员调度等方面的困难,把握纾解“一人多岗、一人多责及各科室“混编作战”存在的工作压力。 

    

  落脚基层 

    

  到晋安区审计局挂职后,邓云既体会到了基层审计人员的忙碌,也亲身经历了直面群众诉求的挑战。 

  2018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一位不知从何处而来的老者径直来到邓云办公室,要求她拿出春节前后的报纸供他在此翻阅。 

  面对这位八十来岁走路颤颤巍巍的老人,邓云一下子就懵了,不知道是否该满足老人的要求。这时一位男同事过来对老人说:“这里是办公场所,且大家都在上班做事,不能让你在这里看报纸。” 

  老人听了这句话,一下怒从心头起,指着这位同事凶道:“我普通百姓关心国家大事怎么不行了!我在你这儿看报纸怎么不行!你叫什么名字,我要去告你!” 

  看到老人发火,邓云反而冷静了下来。她对老人说:“依伯(福州话对老爷爷的称呼),你不要着急。你关心国家大事想看报纸是件好事,我可以拿报纸给你。但是我们这边毕竟要办公,如果人人都到我们办公室来看报纸,我们没法工作了。我们互相体谅一下好不好,要不请你到会议室看报纸怎么样?” 

  她一边说,一边拿起一摞报纸直接领着老人到会议室,随后又给老人倒了一杯水。十几分钟后老人看完报纸,临走前他来到邓云办公室感谢她:“依姐(福州话对女同志的尊称),谢谢你,你态度很好,报纸看好了,我走了。” 

  她赶紧把老人送到门口,叮嘱老人慢慢走,同时告诉老人社区、图书馆都有报纸,想看报纸到就近的社区更方便。 

  这件事虽然只是挂职期间的一个小插曲,但是也让邓云感到群众问题无小事,只有贴近了他们,才能了解基层、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还有一件事让邓云记忆犹新。在她分管的某区直机关“同级审”项目中,审计人员发现专项资金建设的乡镇公厕卫生状况和硬件维护都不理想,百姓反映强烈,拟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该区直机关领导和乡镇干部都来说情,他们认为项目资金确实都已经投入厕所建设中了,至于公厕卫生和硬件的问题,性质不算恶劣,反而让他们很丢人,希望审计报告不反映该问题。但是邓云认为公共厕所虽然是小事,却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重要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公共产品之一,因此她坚持在审计报告中反映“公厕保洁养护长效机制有待建立”的问题。目前,经审计督促整改,该区直机关与乡镇政府明确了公厕的养护、保洁责任,破解了公共服务设施重建设轻维护的难题,让百姓切切实实得到便利。 

  回顾这一年来的挂职经历,邓云感到收获满满。她正视了“三门”干部的短板,“涉深水者见蛟龙”,年轻干部只有扑下身、见世面、事上练、壮筋骨、长才干才有踏实感和成就感。(吕云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