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包括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这些应用能够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对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农业农村审计工作中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重点领域,促进审计工作的提质增效。
一、政策导向:审计监督的精准聚焦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以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与“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 为核心,明确审计需聚焦四大领域:
粮食安全底线:强化耕地保护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审计,严查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等问题。
数字乡村建设:穿透式核查农业数字化补贴(如智能农机、区块链溯源系统)的真实性与效益性。
绿色生态发展: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资金、碳减排项目纳入绩效审计,量化环境改善指标。
农民增收机制:审计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项目的利益分配,防止政策“空转”与资金截留。
二、审计工作的三大转型方向
(一)从“合规性”到“效能性”监督:
1.效能评估:审计重点转向资金使用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实际贡献(如数字化投入与产值提升比)。
2.容错机制:支持基层改革试错,但严格区分“探索性失误”与“权力滥用”。
(二)大数据与区块链赋能
1.数据联网预警:整合农业、财政、环保数据构建审计模型,自动识别重复补贴、虚假项目。
2.区块链溯源:追踪农产品供应链资金流,压缩舞弊空间,提升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三)审计推动政策优化闭环
1.问题反馈:通过审计揭示“数字基建重复投入”“补贴截留”等漏洞,推动政策动态调整(如《数字农业补贴动态调整办法》)。
2.跨部门联动:联合财政、农业农村部建立“政策-资金-审计”平台,实现整改实时跟踪。
3.数据安全审查:新增对农村政务数据平台、农业大数据的隐私保护与安全审计,防范数据泄漏风险。
三、风险防控与安全保障升级
粮食安全审计:严查耕地“非农化”、高标准农田“重建轻管”问题,结果纳入地方政府考核。
数据安全审查:新增对农村政务数据平台、农业大数据的隐私保护审计,防范泄漏风险。
四、审计的角色升级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审计从“经济卫士”拓展为 “改革护航者”与“治理工具箱”:
刚性约束:通过监督保障资金安全与政策底线;
柔性赋能:以数据和技术推动农业农村改革提质增效。
审计成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第三只眼”,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滴灌至田间地头。
(罗源县审计局 严硕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