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县级就业补助资金发现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社会稳就业工作。下拨了大量就业补助专项资金,以支持各地的就业创业工作。但从各地区审计结果来看,县级就业专项资金还存在以下普遍性问题。
一、就业资金结余量大,造成资金闲置
从各地审计结果来看,一些地区就业资金结余量较大,结余时间过长,未能有效发挥资金的效益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主管部门的不作为、慢作为有很大关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就业主管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二是领导干部怀有多做多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三是主管领导自身思维有限,且未加强学习,未能充分利用专项资金促进当地就业创业。对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各地区应建立相应的就业资金考核机制,激励领导干部有担当、敢作为。二是各地区应加强对就业政策的研究学习,提高对政策的解读认识。三是要积极与有成功经验的地区交流分享,因地制宜,学习其做法、其模式。
二、公益性岗位支出占比过高,培训支出较少,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
从就业补助资金支出结构上来看,当前就业补助资金的支出主要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含基层购买服务及社保),对创业带动就业方面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支出比重较低。建议主管部门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研究制定进一步扩大和促进就业创业的方案,科学调整资金支出结构,充分发挥就业补助资金的效益。
三、违规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
经抽查公益性岗位人员档案资料,发现有违规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情况。究其原因,与各审批部门把关不严有较大关联。建议各审批部门严格审核申请公益性岗位人员资质,各负其责,严格把关。特别是各乡镇审核部门要对申请人员情况应做实际调查,严禁将不符合条件人员列入补助范围。一旦发现有违规冒领补助资金问题,主管部门应严肃处理,层层追责,确保补助资金能发放到符合条件的人员手中。
四、未贯彻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政策
近两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此,国务院、省、市都出台了相应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而一些地区针对重点群体未开展或较少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未能有效贯彻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政策。建议各地区主管部门今后应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并针对各地的差异情况开展相应的培训,把培训常规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管理水平。(将乐县审计局欧阳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