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翔安区审计局以“研究型审计”为抓手,聚焦财政投融资与自然资源管理两大领域,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和跨部门协同,推动审计监督从“事后纠偏”向“事前防控”转型,为地方建设及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创新审计机制,构建协同监督网络
翔安区审计局以制度创新破除监督壁垒,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审计”融合模式,统筹财会、自然资源、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组建联合审计组,通过数据逆查与现场调研结合,提升审计质效;推行“开门搞审计”模式,邀请区住建和交通局、农业农村局和水利局、生态环境局、资规局等部门及专家参与审计把脉,构建“监督+监管”双重监管模式,推动贯通监督协同。
二、创新审计方法,护航项目管理
翔安区审计局强化对财政投融资关键领域、重大项目的全流程监管,创新推出“线上+线下”审计监督模式,推行投资项目“容缺受理”“联合联议”机制,实现政府投融资项目审计监督提速40%以上,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针对生态环境整治及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审计监督,创新推出“资源码”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在监督中通过对地块的唯一编码动态关注土地审批、规划、登记等12个环节管理,推动闲置土地处置效率提升。
三、创新成果运用,提升整改成效
翔安区审计局始终将审计监督重心从“查问题,治弊端”转向“促整改、提效能”,通过构建“三维联动、长效治理”机制,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验收销号”机制,将整改成效纳入绩效考核。2024年,翔安区审计局持续盘活财政资金2.44亿元,核减虚增造价1200余万元,推动37项涉农问题整改,通过审计专报、审计建议书等方式督促各主管部门完善规章制度23项。图为审计人员核实自然资源现状。(翔安区审计局 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