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大数据审计监督平台应用实践案例
一、案例概况
(一)实施背景
自2002年以来,审计机关通过实施金审工程,大力发展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在审计计划编制、审计机关管理和审计监督应用等方面的成效凸显,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推动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应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指明了方向,也为审计机关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各地审计部门积极响应号召,迅速掀起“大数据+审计”的探索热潮,审计大数据的作用也已崭露头角。
2.落实当前中央政策的重要手段
2014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将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审计作为审计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大数据审计提供了政策导向,为身处困境的传统审计指明了出路。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明确指出: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这些政策的出台表明,审计大数据建设已然成为实施审计监督精准化、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重要手段。
3.应对当前审计业务转型升级的方法
当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创新和机会,特别是审计全覆盖所带来的海量数据,要求审计机关的作业手段必须与之相适应。福州市审计局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将地方审计的难点和痛点与大数据审计紧密结合,因势利导,群策群力,从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应用创新三个角度打造“人人能用、人人会用”的大数据审计监督平台,帮助审计局实现审计监督智能化、常态化以及全覆盖,有效突破账本局限,实现足不出户搞审计。
(二)案例简介
福州市大数据审计监督平台是金审工程(福州)二期的一项建设内容,平台依托福州市政府云平台建设数据中心,并应用多维分析、关联分析等大数据处理技术,在建设的联网分析系统上搭建起大数据审计监督平台,主要包括审计数据中心和联网审计中心两大模块。其中,数据中心以金审工程的行业审计数据规划为基础,通过部署了一系列的SSIS包,对社保、财政等行业业务数据的自动还原、转换和校验等数据标准化操作,实现数据采集、加工、转换、存储、交换、共享和管理,实现低端数据整理工作智能化;中心还可以灵活导入其他外部数据、行业数据,扩展现有数据库资源,形成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数据化审计“天网”,开展多部门数据关联比对。审计中心是发现审计线索、解决审计问题的直接生产工具,设计了450多个审计数据分析模型,将审计专家的经验通过SQL语句等计算机执行语言转化成查询类数据分析脚本,应用于审计大数据分析,一键式生成分析结果,筛选审计疑点,实现科学的审计监督,实现对重点行业审计数据分析提供工具支撑,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疑点分析精准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平台还设置了一些常态化的分析任务,实时对不符合逻辑的数据、不符合相关指标的数据、不符合政策的数据,按照预设好的阈值开展自动预警、产生疑点,推进无项目审计的实现,及时控制风险,避免资金重大损失,真正实现了审计关口前移,加强日常审计。这种在大数据审计模式下,多行业、多部门数据集中到审计数据中心,通过数据采集模板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审计标准表数据,通过计算机审计方法模型实现自动化、流程化审计,使审计人员从繁重的数据采集和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得以专注于审计思路和数据分析,推动审计工作从劳动密集型向以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审计方式转变,极大地减少现场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二、案例具体做法
(一)案例详情
1.破解数据“不好用”。审计大数据采集的各行业系统原始数据兼容性差、异构性强,且原始数据库结构复杂,无法直接在审计中使用,需要进行一定的数据转换。福州市大数据审计监督平台审计数据中心基于ETL技术,以金审工程的行业审计数据规划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加工、转换、存储和交换,形成统一标准表,这些数据才能实现数据访问、交换的通畅,方便审计人员开展数据分析。这些行业数据转换程序相对固定,平台则将这些相对固定的转换操作进行程序化,从而实现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这些重复的、低端的数据转换工作,实现数据标准整理的自能化。其中,平台利用的ETL技术是将业务系统的数据经过抽取、清洗转换之后加载到数据仓库的过程,主要包含3个基本数据处理过程,即数据抽取,数据转换和数据加载。
(1)数据抽取,是从数据源获取所需数据的过程。审计数据中心使用windows自带的bat批处理工具,实现对各种常见数据库类型的备份文件进行自动还原操作。
(2)数据转换,是按照数据源与目标数据的定义(审计署发布的各类数据规划),将数据传输到目标数据。审计数据中心根据数据规划,为财政、社保等行业数据设计了一系列的SSIS数据转换模板,通过启动ETL服务器上的SSIS数据转换模板,自动完成对还原后的原始数据进行操作,自动执行特定的转换脚本,最终形成审计基础数据、审计分析数据以及多维数据集。
(3)数据加载,是将已完成抽取转换的数据加入目标数据库。 审计数据中心在完成数据自动采集转换成标准表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实现对数据的加工。如联网审计中心的多维数据分析的数据来源就是审计数据中心通过ETL服务器中的SSAS转换模板将审计基础数据区的审计标准数据,经过数据加工形成审计多维数据集。
2.破解数据“怎么管”。福州市大数据审计监督平台审计数据中心依托数据仓库技术构建了原始数据区、行业审计数据区、跨行业审计数据区和交换共享数据区等数据存储区形成了审计数据仓库,将被审计单位原始审计数据、行业审计数据、审计管理数据进行规范化管理,支撑了联网审计中心、跨行业综合对比分析和数据交换共享等功能。
审计数据仓库的建设,是以现有被审计单位大量系统数据和审计机关自身管理业务数据的积累为基础,灵活加载新增的行业数据,并把信息加以整理归纳和重组,及时提供给相应的管理决策人员。
审计数据中心不仅通过数据存储分区设计,解决审计电子数据“存”的问题,还通过综合管理平台的用户角色和权限功能,实现根据不同审计项目,不同处室部门,不同用户级别设置可查询的电子数据,解决了审计电子数据“用”的问题。在审计项目开始前,各审计组根据审计需要,向审计数据中心管理处室审前数据查询权限,并由系统管理人员根据领导批示对审计组开放相关权限。在审计项目中,各审计组将审计项目中采集到的被审单位的原始电子数据,移交给审计数据中心管理处室,办理移交手续,系统管理员将原始电子数据存放到原始数据区,启动审计数据中心的数据自动采集转换功能,将原始电子数据经过抽取、清洗转换之后加载到数据仓库中的行业审计数据区。
3.破解数据“怎么用”。目前,机关里多少存在计算机技术和业务应用两张皮现象,一些资深干部提升计算机水平难、一些年轻干部掌握业务经验少。为解决这一问题,福州市大数据审计监督平台联网审计中心通过设计“审计模型”的功能,实现将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进行固化。审计模型构建功能,方便审计人员根据审计需要,采用图形化构建界面灵活搭建出各种审计模型,及时固化审计人员新的审计思路,而不需要进行系统开发,包括多维分析模型构建、查询分析模型构建、专题分析模型构建、预警分析模型构建、模型信息维护、模型导入导出、模型共享、模型提交、模型运行结果管理。审计模型构建好后,其他审计人员在进行同类问题审计时,只需点击运行,就能迅速将同类问题一网打尽,有效解决了审计问题个案化和审计成果碎片化的问题,使审计监督全覆盖成为可能。也大大降低了大数据审计门槛,让数据更好用,还转变以往计算机审计的“精英路线”为“群众路线”。从而实现了技术交给技术人才负责,审计交给审计人才负责,分工明确又无缝对接,把能力局限变为分工合作,实现审计水平的整体提升。
(1)构建查询类数据分析模型。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根据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的状态和关系、业务的逻辑关系、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审计人员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经验以及审计人员的合理预测等建立审计查询分析模型,平台中使用SQL语句编辑这些模型,实现对数据库数据查询分析。并引入了动态参数的概念,使用时只要提供少量的参数,就可以进行复杂的查询分析。查询分析模型除了能直接得到数据疑点外,还能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将审计疑点可视化展示。
如在二次分配资金下达情况审计事项分析中,审计人员对所有二次分配项目资金进行查询,筛选出超时限下达的情况,从而揭示出二次分配资金沿用惯性做法,未提早谋划具体的项目,影响资金使用的绩效问题,有效推进具体审计事项全覆盖审计。
步骤一,利用重算分析,对单位层指标数据,按照与财政部门相同的数据处理方法重新计算各时点发展性项目实际分配下达到具体单位、项目和资金情况;
步骤二,利用检查分析,对这些重算后的分析数据进行条件查询,筛选出所有不按政策“6月份前下达60%,9月份前下达100%”要求的项目的执行情况,从而检查所有项目二次分配情况,筛查出不及时下达项目的详细情况。
(2)构建多维度数据分析模型。多维分析方法是大数据审计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从审计对象特征、地域特征、问题特征、周期特征等多维度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就可以快速发现审计疑点,显著提高审计的效率和精准性。多维分析模型是通过构建一个数据立方中的维度与度量值经过组合,呈现给用户多角度、多层次展现分析结果。联网审计中心提供图形化的多维分析模型构建界面,审计人员按照设定好的分析思路,通过拖放选取度量和维度,就可以轻松完成个性化的多维模型建立,也能为多维分析模型增加多个分析步骤,改进系统预设分析模型。
如,在套取医保基金的问题审计中,审计人员利用联网审计中心的多维分析模型对医保结算数据进行多维分析。
步骤一,审计人员先从开药量维度入手,筛查出医保统筹结算金额在全市排名前50的参保人员;
步骤二,再从就诊次数维度,筛查医保统筹结算金额在全市排名前50的参保人员的就诊次数和就诊的医疗机构数量;
步骤三,结合开药量和就诊次数两个维度的结果,再根据收集的药品使用说明数并结合医生指导,组合计算以上疑点数据人员同类药品总量,锁定疑点人员。
(3)构建穿透式数据分析模型。该平台的审计模型不仅能实现模型本身的查询功能,还可以在“关联”模块设置关联模型、关联模型参数等参数建立模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实现模型彼此之间的关联与穿透。通过这种对审计数据深度挖掘和交叉验证,大大提高审计的穿透力,使得整个审计数据能够由“点”成“链”,通过对各个行业数据汇总、整合和分析,进而逐步实现审计数据由“链”成“网”。
如,财政指标系统根据财政指标的不同环节,设计总指标、处室指标和单位指标三个层级,三层指标通过指标流进行关联。在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项目时,审计人员在分析单位指标标准表时,往往不能全面了解预算单位的指标情况,因此审计人员通过联网审计中心构建财政指标数据穿透模型,审计人员在分析单位指标数据时,想具体看某条单位指标的处室指标,只要点击该条指标,模型会自动通过指标流的关联模型关联到上级处室指标,点击处室指标了,就能再关联到总指标,实现了财政指标数据的全关联。
(二)实施效果
该系统建成以来,初步实现了对大数据的分析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审计无法克服的困难,提升了审计效率,全力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切实为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审计监督服务保障。
1.审计覆盖面更广了。依托大数据审计监督平台,强力推进“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工作模式,有效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如,近年的“同级审”工作中,在全省率先采集了508家部门单位全部财政财务数据和财政部门业务数据,开发固化52个通用和个性化数据分析模型,对市本级和508家部门单位开展全维化数据关联分析,首次实现市直508家部门单位一体化大数据审计全覆盖。从资金流维度和时间维度,通过纵向比较,打通市、县财政业务数据“孤岛”通道,明晰财政数据、业务数据间的关系,贯穿多年财政业务数据间的关联。在数据分析全覆盖的基础上,改进大数据环境下“同级审”组织方式,强力推进一线工作法和“五统一”“双主审”工作模式,省市县三级上下联动,重点对市本级和20个市直部门及所属141家单位的1039个发展性项目预算执行及绩效管理,以及12个专题专项开展跟踪审计,有力促进财政审计监督范围、审计内容不断拓展和深化,极大提高审计工作效能。针对审计发现问题,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同级审”工作得到市委、人大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2.审计查核问题更准了。通过平台对不同来源的数据经过有效关联、融合,可以形成针对某个领域、某个对象的完整视图,帮助审计人员发现隐含的关联关系、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辅助审计决策,使得已经发生的不规范问题难以循形。如,在某扶贫资金跟踪审计中,通过将扶贫系统数据与房产车辆、工商注册和医疗等多部门数据比对分析,对建档立卡人员及家庭的市造福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和重特大医疗救助等21项扶贫涉农资金数据进行分析,筛选疑点数据3726条,查出违规改变项目资金用途、资金不到位不落实及资金滞留闲置等主要问题金额6.28亿元,移送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线索20条(件),建议追责问责事项19起。在惠民资金专项审计调查中,利用系统内数据间关联关系,筛选一人多县、一人多村领取同一惠民资金的疑点数据;利用部门间数据的关联关系,对惠民资金网系统和财政工资统发系统、房产持有信息数据和公积金等多个系统进行关联比对,筛选违规领取惠民项目资金疑点数据,提供精准延伸等等。
3.审计监督层次更高了。结合平台应用,强力推广运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突出强调多行业数据关联分析的核心地位,实施“大兵团”作战。如全市税收征管审计、保障房审计和扶贫资金审计等均采用市局和12个县级审计机关联动的“1+12”组织模式,“同级审”部门预算执行采用组团审计组织模式。通过统一制定工作方案,统一采集相关数据,统一利用平台分析,统一部署实施任务。由市局数据分析团队开展数据分析,进行多部门数据关联比对,锁定疑点数据,分发各县级审计组延伸落实,并要求各组结合地方实际对业务数据独立开展模型分析、筛选查询工作,实现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推进大数据审计成果向下延伸。下一步,在不断健全数据资源的基础上,聚焦重点领域和社会热点,通过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电子数据综合分析,形成相应的行业运行分析报告或预警分析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有效维护经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案例创新点及建议
(一)案例实施的创新点
针对目前大数据应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进一步提高大数据应用的效能,我局在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系统使用门槛,有效提高平台防护能力,加快平台推广应用。主要的创新点有:
1.推进审计思路模型化。我局通过集中攻关、重点突破,总结同类违法、违规问题的数据表现特征,形成了各行业“疑难杂症”大数据审计模型,具有很高的普适性和推广性。审计人员在进行同类问题审计时,只需将审计模型套用到被审计对象数据上,就能迅速将同类问题一网打尽,有效解决了审计问题个案化和审计成果碎片化的问题,使审计监督全覆盖成为可能。两年来,我们在预算执行、医疗、扶贫、社保、公职人员经商办企业等审计中总结出一大批经验模型,有效地提升了审计效能。
2.降低大数据应用门槛。福州市审计局在过往的探索当中,也在审计署、省审计厅的指导下,培养审计业务、计算机技术复合型人才。但老审计人提升计算机水平慢、计算机专业审计人获取取审计经验难的问题依旧存在。为进一步降低大数据审计门槛,该系统在利用一键查询分析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可视化技术,通过点点点的傻瓜式操作,就能实现被审计对象系统化的体检式分析。大大降低了大数据审计门槛,从而实现了技术交给技术人才负责,审计交给审计人才负责,分工明确又无缝对接,把能力局限变为分工合作,实现审计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推广价值
近年,我局建设的联网审计中心,对重点行业审计数据分析提供工具支撑,对数据进行报表性统计、间线性关系重组和简单维度数据交叉融合等,基本实现“大数据+查询分析”工作,大大提高了我局审计信息化水平。相关大数据创新成果在《中国审计报》、审计署门户网站进行了刊登推广报道,《福建审计》杂志也刊登《大数据审计实践应用研究》、《大数据环境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等相关研究文章。我局的审计信息化工作,在省审计厅组织的设区市工作考核中连续四次获得第一名。同时,该项工作也得到了部分审计同行的关注,南京市、丽水市、厦门市、泉州市、宁德市审计局等全国省市县兄弟单位多次到我局考察调研学习。但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事物之间隐蔽的相关关系、利用可视化技术帮助发现数据背后的事实,从而捕捉现有问题和预测方面还涉及不多。特别是市大数据委建设了福州市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封装了上级共享服务接口、市直其他政务部门提供的服务接口,共享的数据也逐步丰富,也汇聚了大量经过标准化的审计所需数据。如何共享使用与特定对象相关的多部门数据,向大数据要资源,更全面、更广泛和更深入地对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实现分析视角上的全维化,需要进一步深化应用,需要引入一些智能化、可视化模式的大数据操作,需要积极推进智能挖掘,逐步实现大数据应用上的智能化。 (福州市审计局 刘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