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审计科研

大数据分析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的应用

作者:黄建忠、王敏涛

日期:2019-07-09 09:33 来源:福建省审计厅 浏览量:{{pvCount}}

| | |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自然资源离任审计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某县自然资源禀赋的特点,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情况,笔者就自然资源离任审计中大数据方法应用,提出一些构想和建议。 

  一、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紧迫性 

  自然资源资产涉及资源数量大、分布广,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有效扩大了审计事项的覆盖面,提升了审计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审计质量,更加宏观准确的做出审计判断和审计结论。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如数据取得难度较大、多部门管理的自然资源数据口径不一、审计人员对地理信息系统和ArcGIS等软件应用水平不高、专业性较强指标的使用存在局限性、大数据分析思路缺乏等问题。 

  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大数据分析的几种方式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在国土、矿山、农业、林业、水利、环保、海洋等多个部门和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认知不断深入,在不同领域进行探索,形成了较多的经验和做法。 

  地理信息系统是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并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通过将不同时点、不同标准或规范的影像进行叠加分析,对于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的疑点数据,要进一步查看相关政策文件、规划图表、审批手续等,并进行实地核查,确定问题。 

  根据现场审计经验,笔者在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的大数据比对方式主要有历年影像图之间、航拍图与卫片、部门间矢量图、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数据库资料对比、内业分析与野外调查(无人机飞航)、各类红蓝线与分析结果等方面,并综合应用生成审计数据。 

    

  在土地资源方面,根据土地调查数据库,统计年度耕地保有量、年度耕地总量变化情况,以确定耕地保有量。根据占补平衡项目与土地整治项目位置,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检查项目选址坡度情况、选址范围地类情况等是否合理。 

  在矿产资源方面,将采矿权分布坐标同保护区、水源地坐标范围进行叠加,核实采矿位置是否位于保护区、水源地、主体功能区、生态公益林区域的禁止开发区、基本农田等范围内。取得现场实际开采作业面的位置坐标数据,与批复的采矿权影像叠加分析,核实是否在规定范围内采矿。将矿产资源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对比叠加,找出重合区域,分析是否存在违反生态规划开采的情况。将卫星遥感图和国土部门的矿产开采区位对比,核实是否存在越界开采破坏地表植被等情况。 

  其他方面,通过影像时间维度分析,核实侵占河道、围海造地、森林损毁等问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区域、海洋功能保护区等进行叠加比对,核实“多规不一”的问题。 

  三、创新现场审计组织方式,助推自然资源资产大数据分析 

  为了保证资料、数据的完整性,必须创新现场审计组织方式。审计组分为三个小组,其中一组(财政组)负责财政、林业、国土局、海洋渔业局等单位,梳理各类资金收支结余情况等业务数据;二组(数据组)负责从国土局、林业局、海洋渔业局及住建局等单位采集土地利用现状图层、遥感数据、森林二类调查小班矢量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县城建设规划控制性详查图、已审批围填海坐标数据、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矢量数据和相关影像等图层数据,根据审计思想,完成不同图层间的叠加比队分析,查找疑点;三组(外业调查组)负责根据一、二组相关疑点分析,进行外业调查,核实疑点,并将查证信息交由第一组查证资金和项目问题。 

  1、空间分析查找疑点。分别将上级部门核定的森林二类调查小班矢量数据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矿开采图层、已审批围填海坐标数据等进行叠加分析,获取林业、国土、海洋、矿产、河流等冲突数据。其中,重点关注疑似采矿点、建设用地、水利建设用地等情况,获取各图层叠加冲突的区域。不同年度的图层进行卷帘比对分析,重点关注毁林开矿、毁林搞建设工程开发、违法填海、侵占河道等问题。 

  2、影像比对初步查证。导入最新影像图与疑似问题图斑进一步进行叠加分析,确定虚报林地地块、海洋、矿山等的实际情况,影像中无法分辨的,将地块导出图片文件中,作为核查对象导入到便携电脑中,用于现场核查。 

  3、现场查勘坐实证据。外业调查组协调国土局、林业局或海渔局的综合执法队,根据地块登记,通过手机或手持GPS到实地现场核查。通过GPS位置定位,确定地块的实际情况,并完成现场取证工作。 

  4、数率统计整体取证。确定虚报地块及违规审批等问题后,通过ArcGIS的面积统计功能,确定违法违规侵占的面积,为审计取证提供数据依据,完成相关审计取证。 

  5、倒查资金深挖线索。依据“有钱就有事物,有事物就有钱”的基本思路,追踪对应的资金去向,关注是否存在套取、骗取资金的情况。 

  6、倒查流程深挖违规审批。根据查证核实外侵占采矿点、建筑、水利、海洋等情况,调阅相关地块的审批记录,关注是否存在违规及违纪审批的情况。 

  四、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的ArcGIS软件应用 

  ArcGIS软件是地理信息系统常用软件之一,其应用对于海洋、国土、林业、水利、农业等部门管理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可为其提供可靠的辅助分析以及决策工具,能够为复杂的数据信息和大批量数据进行连续的处理,综合解决了地理处理、数据转换、图层管理、叠加分析及地图投影等等。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应用中,突破了土地、林地、水面、矿产、海洋使用等面积无法丈量的难题,通过叠加分析等功能,查找数据中的异常和不一致,从而发现问题。在实际审计应用中,注重在国土、林业、水利、农业、海洋等部门之间数据交差、重叠时产生的违规情况,从而产生审计数据。 

   1、生态公益林保护方面 

  审计思路。通过部门间矢量图、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利用生态公益林与基本农田、±地利用现状图中的非林地之间的比对,分析生态公益林面积的准确性,借助卫星影像图地理信息技术手段。 

  应用实例。在核实生态公益林面积的过程中,审计人员从林业部门获取了生态公益林保护红线图和国土部门基本农田调整划定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图等数据,利用ArcGIS软件裁剪、相交功能,将生态公益林保护红线与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的非林地进行叠加,得到生态公益林与基本农田重叠的图斑,并对重叠区域的真实地类进行认定,检查生态公益林面积是否真实、是否有遭到破坏。 

  2、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开发 

  审计思路。根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利用历年影像图之间、部门间矢量图,结合影像图与生态公益林的比对,分析违规扩大范围开采,借助卫星影像图地理信息技术手段。 

  应用实例。影像核查是通过不同时期的影像资料核查矿产资源禁止开发区内的开采情况。不同时期影像叠加,通过ArcGIS卷帘分析方法,逐一发现变化。 

  3、海域供应情况审计-已审批围填海项目核查 

  审计思路。利用历年影像图之间、航拍图与卫片,通过各期影像资料和已审批围填海项目进行叠加,核查是否存在超范围项目围填海行为,并进行统计。 

  应用实例。通过对审计周期内地区审批的围填海项目进行空间核查。审计已审批围填海项目:是否未按规定权限进行审批;是否化整为零拆分审批;是否超越海洋功能区划审批。 

  4、海域供应情况审计-未审批围填海活动核查 

  审计思路。利用历年影像图之间、航拍图与卫片,根据未审批围填海项目实际填海现状,生成审计周期内该地区所有围填海区域图斑,排除实际已审批围填海项目范围,并进行统计。 

  应用实例。通过对审计周期内地区审批的围填海项目进行空间核查。审计未审批围填海项目:是否化整为零拆分审批;是否超越海洋功能区划审批。 

  5、沿河一公里审计 

  审计思路。利用部门间矢量图、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数据库资料对比、内业分析与野外调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重点流域干流、一级支流沿岸一重山(一公里)范围内,禁止开采矿产,逐步禁止除抚育和更新性质以外的采伐,禁止种植会引起土壤退化、污染地表水的速生树种。 

  应用实例。利用水利河流矢量图生成流域的邻域范围(缓冲区),根据领域的范围,找出生态公益林、采矿用地等。与有林地和生态公益林小班分别叠加交集取反功能找出有林地中没有纳入生态公益林的部分 

  6、外业调查 

  审计思路。利用内业分析与野外调,通过内业分析,挑选地块进行外业调查,根据主管部门的确认后,整理外业核查结果,最后坐实证据用于审计取证。 

  应用实例。配合协调各部门综合执法队,根据地块登记,通过手机或手持GPS到实地现场核查。通过GPS位置定位,确定地块的实际情况,并完成现场取证工作。 

  7、后台数据库软件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部门在管理资源中也多以ArcGIS电子数据的形式来保存业务数据。审计人员通过分析比对结果后台数据整理转换成二维表后,导入到审计人员较熟悉的SQL SERVEREXCEL系统中,运用SQL语句来分析采集到的数据,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审计结果更加准确,还能够应用计算机来代替审计人员繁重的手工劳动,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五、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技术发展方向 

  (一)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既有一般计算机审计的特点,又有自身利用GIS审计的特点。因此,在坚持“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充分利用和调动各部门GIS存储资源、无人机、GPS定位仪等各方面,提高外业调查精准度,全面落实发现的疑点。 

  (二)要建立审计咨询专家库,坚持“开门搞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种类繁多,其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专业性强,仅靠审计部门难以完成,要大力发挥发改、财政、林业、海洋、国土、水利、环保、农业、测绘地理信息等部门和相关科研院校专业技术力量优势,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咨询专家库,为审计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和理论指导。要坚持“开门搞审计”,邀请相关专家对审计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法提出意见建议,聘请外部专家参加审计项目为现场审计提供专业与技术支撑。 

  (三) “多规合一”是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高度衔接统一,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四)探索大数据分析的途径。传统审计技术方法已无法满足需要。审计人员要树立了大数据分析理念,探索运用大数据分析模式进行比对分析、核查问题,提高审计效率和提升审计成果。对全省自然资源资产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管理,积极探索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模式,建立与发改委、工信、财政、国土、水利、环保、林业、海洋渔业、住建、统计、信访、12345、生态检察院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机制,为获取审计所需数据、质量及专业支持创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于一体的大数据分析平台。 

附件: